当前位置: 首页 > 综合论坛 > 一家之言

腹有诗书气自华——读苏轼诗《和董传留别》有感

来源: bet 365--亚洲版官网 发布时间:2018-05-28 字体:[ ]

粗缯大布裹生涯,腹有诗书气自华。

厌伴老儒烹瓠叶,强随举子踏槐花。

囊空不办寻春马,眼乱行看择婿车。

得意犹堪夸世俗,诏黄新湿字如鸦。

——宋.苏轼《和董传留别》

在苏轼众多的作品中,这首诗并不算出色,如果置于他所处的那个时代,更是平淡如沧海一粟。据史料记载,苏轼25岁金榜题名后到凤翔当官,生性豪放的他在自己的首任之地得到了极大的历练,五年之后,被召回京城任职。临行之际,他写下这首诗,赠予同事董传。俗话说,书读百遍,其义自现。在参阅众多关于这首诗的赏析之后,我于反复吟诵间产生一些不同的感悟。

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这是唐代新乐府运动的倡导者白居易提出来的观点。这首诗和苏轼的多数作品一样,为事而作:一件事是体现和董传交游一场的感情;另一件事是根据董传的实际情况,说点夸奖和祝福的话。要弄懂本诗的含义,首先要弄清楚董传是个什么人。无独有偶,一天,偶然翻看《王文公文集》,其中收录了二篇与董传有关的诗,其一是《送董传》:

悠悠陇头水,日夜向西流。

行路未云已,归人空复愁。

文章合用世,颜发未惊秋。

一听秦声罢,还来上国游。

标题一个“送”字,文中“愁、罢”等表述,让人感觉王安石的这首诗意境颇为悲伤、凄凉,难以判断董传相关的信息。另外一首《云之祁祁答董传》:

云之祁祁,或雨于渊。苗之翘翘,或槁于田。

云之祁祁,或雨于野。有槁于田,岂不自我。

荟兮其隮,其在西效。匪我为之,我歌且谣。

蔚兮其复,南山之侧。我歌且谣,维以育德。

大意就是好雨落在荒地里,无可奈何。似有暗指变法改革的措施没有得到有效落实。从这首诗,依稀可以看出,董传至少与王安石政见相同,是王安石的拥趸、粉丝。

而在变法问题上,一开始苏轼是保守的,是和王安石政见相左的,和王安石以及他的支持者,关系是紧张的,甚至差点还因此送了命。据此,董传跟苏轼,也就是泛泛之交。

苏轼生性豪放又极具才华,尤其是年轻气盛之时,芳华绽放之际,从不掩饰自己的情感,喜笑怒骂,皆成文章。这一点,可以看看他在凤翔期间所写的《凌墟台记》,就曾将自己的郁闷和不满,公然而又巧妙地寓于文中。

宋代,尤其是苏轼生活的那个年代,嫌贫爱富的社会风气很盛,比如与苏轼同时代的蔡襄说:“婚娶何谓,欲以传嗣,岂为财也。观今之俗,娶其妻不顾门户,直求资财。”司马光也说过:“今世俗之贪鄙者,将娶妇,先问资妆厚薄,将嫁女,先问聘财多少。”后来,朱熹也说过,宋代择偶,“必择富民以利其奁聘之多”。民风如此,官场上也是贪腐享乐成风,党争不断。皇帝带头狎妓、王安石和司马光为变法的事情闹得不可开交……

根据苏轼和董传的关系、苏轼的个性以及当时的社会风气三个因素,我把这首诗的大意整理如下:

“粗缯大布裹生涯,腹有诗书气自华。厌伴老儒烹瓠叶,强随举子踏槐花。”意思是说,董传,你就是个穷书生,是读书让你气场强大,气质高雅。你不相信自己就是一世穷命,希望通过读书改变命运,通过科举出人头地。这两句话写实,含义也是中规中矩。接下来,苏轼继续说“囊空不办寻春马,眼乱行看择婿车”。董传,你就是中了举,也没钱置办马匹,像孟郊那样“一日看尽长安花”。但却有机会被那“选婿车”包围,找个有钱的老婆。这就明显带有调侃的意思。“得意犹堪夸世俗,诏黄新湿字如鸦。”这两句是说,董传,你总有一天能够金榜题名,扬眉吐气,夸耀于世俗。并用极具画面感的描述作为全诗结尾,黄纸黑字的诏书上分明写着你董传的名字呢。

苏轼写到这里,“腹有诗书气自华”的崇高意境也荡然无存,调侃戏谑之后,剩下的就只有幻想。但若脱离诗中情境,单独理解“腹有诗书气自华”,这句话却又精准地概括出了读书对人的修养和形象所产生的巨大作用和影响,这也是被后世广为传诵、引用的主要原因。

腹中必须有诗书,才能让自己有气场、有气质。气场强则容易吸引别人,气场弱则容易被别人忽视。但并不是什么书都能够提升人的气质,关于读什么书,学什么知识,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党校建校80周年庆祝大会上指出:“学史可以看成败、鉴得失、知兴替;学诗可以情飞扬、志高昂、人灵秀;学伦理可以知廉耻、懂荣辱、辨是非。”读一本好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欲做情趣高雅之人,必读情趣高雅之书,读富含正能量之书。

关于以何种态度、何种方法对待读书,总书记在2014年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引经据典,从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中给出答案,他说,读书学习要达到三重境界:一重境界是“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要耐得住寂寞,并且志存高远,有理想,有追求;二重境界是“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要勤奋努力,忘我投入;三重境界是“众里寻她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要入脑入心地读书学习,独立思考,用心领悟真谛。要达到这三重境界,总书记总结了三点体会和认识:坚持阅读与思考的统一;坚持读书和运用相结合;锲而不舍,持之以恒。在如今这样一个新的伟大时代,对待读书学习,既要有“为实现民族复兴积蓄正能量”高度,又要有“为传承和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深度,也要有“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广度。坚持做到这三度,气自华,气必华。

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是勤奋好学的民族,对读书的推崇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生生不息并保持长盛不衰的重要因素。历史上的劝学名家、名篇、名句数不胜数,而我,独爱这句“腹有诗书气自华”。

bet 365--亚洲版官网  朱文涛